現在位置 : 弊端 >
私校驚人內幕︰透視私校董事的五鬼搬運煉金術
[ 商業週刊 ] 文章轉載: 透視私校董事的五鬼搬運煉金術 (4/16/01)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事業向來 被視為百年大業,辦校興學,更被譽為是春風 化雨、作育英才的公益行為!豈料,今日的台 灣,在一片裁員關廠不景氣聲中,辦教育竟被 認為是有暴利可圖的大買賣!
三月三十日,神聖國會殿堂內,「大哥級 」立法委員羅福助對立委同仁李慶安狠狠的一 拳,不僅將景文技術學院掏空案情推向高峰, 長期以來私立院校違法弊端也一一浮上檯面。
「二席五千萬元、……「阿沙力」一席五 千萬元!,私校董事席次竟然可以公開喊價 買賣的消息首度曝光,震驚全台!向來由社會 名望人士及兩袖清風的學者組成,屬於公益性 質的私校董事會,在今日,包括民代、高官、 地方金主甚至黑道大哥竟爭相花大錢入主。
為了龐大誘人的土地利益私校董事們向下 沉淪!
私校董事不是無給職嗎?一位桃園地區私校董事直言:「誰說私校董事是無給職?無給職只是做個樣子給外人看,以示清高罷了!」台北士林區一所改制後的私立大學董事,別的 不說,一年光是分紅即達數百萬元,而且分二 次發放。時間大約在過完寒、暑假、學校開學 的第一個月內,當學生學雜費繳齊後,以直接 轉帳方式進入董事私人戶頭。
乍聽之下,不禁令人目瞪口呆!哇!不是 春風化雨嗎?原來私校董事這麼「好康」(台 語)。事實上,這點兒分紅根本算不了什麼, 與一席動輒五千萬元、一億元的董事席次相較 ,這幾百萬元的小錢,只是用來打發一些充人 頭不管事的董事,嘗點甜頭封封口罷了!
真正「大條」的(利益)還在後頭。
立院教育委員會立委陳景峻表示,民國七 十五年以前,當時多數私校的辦學者,確實是 本著作育英才出於一片公益熱心。不少私校的 創辦人更是出錢、捐地,不計毀譽全心投入。 但是很可惜的,歷經七十七、七十八年全台土 地價格狂飆,這龐大誘人的土地利益,讓這些 私校董事們忘了百年大業,為追逐個人名利而 向下沉淪!
即便土地神話破滅的今日,眾所周知,都 會郊區不值錢的農、林或山坡地,一旦變更地 目取得住商建築許可,點石依然可以成金!一 般的地目變更,須先經鄉、鎮、縣、市地方政 府,就整體都市計畫通盤考量後,還必須再經 中央主管機關內政部審核同意,手續繁雜、耗 時費事,幾乎是可遇不可求。但是,這些農、 林、山坡地若是打著學校名義,以擴充校地、 遷校或改制所需為由,向教育部申請變更,經 會勘同意,地方政府就會無異議、以專案方式 ,配合變更地目,並發予建照。
原本,教育部是為了獎勵民間興學,方便 私校取得廉價校地而開此方便之門,卻沒想到 這扇門竟成了私校董事、教部官員與地方官員 ,共謀土地不法利益的萬惡大門。
八十七年,景文工商專校以申請改制技術 學院為由,向教育部職教司提出新店安坑段山 坡地變更為文教用地。該校地實際使用所需面 積十公頃,景文董事長張萬利家族卻疑似以挾 帶闖關方式,一舉提報二十一公頃山坡地。
申請校地挾帶闖關校地再變建地,削翻了 !
其中,不知是教部或台北縣政府,有意或 無意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竟悉數同意變更為 校地。其後,張萬利再﹁依法﹂縮小建校面積 ,將多餘的十一公頃文教地向教部申請改為其 他用途,並經縣政府同意變更為一般建地,即 目前喧騰一時的﹁大學詩鄉﹂用地。
一來一往間,原本一坪只值一千三百元的 山坡地,現在成為一坪超過十萬元的高級別墅 用地,增值近百倍,前後價差超過三十億元 (指大學詩鄉十一公頃的土地部分)!
疑似案例不少,八十七年五月,位於台北 縣八里鄉聖心女中的近九千坪運動場,亦經地 目變更移轉後,由老爺酒店、互助營造集團推 出二百七十戶高級住宅大樓。而聖心的活動中 心預定地,更被互助集團興建成私人俱樂部, 對外招收會員公開營業。隨後,該俱樂部雖經 縣政府發函停業,但據了解,至今俱樂部依然 完好如初,甚至經常成為地方官員的招待所。
教育部技職司長陳德華表示,依法定程序 ,教部有權核准農、林、山坡地變更為學校用 地,但校地只能興建校舍不能買賣。不過,依 法學校確實可以因為遷校或縮小建校面積,向 教部申請將原校地改為其他用途。若再經地方 政府核可,即可取得一般建地使用執照,成為 買賣的標的!
因此,包括景文在內,許多私校在申請農 、林、山坡地變更為校地過程中,每每將建校 所需土地面積誇大浮報,待全數通過成為文教 用地後,再依變更使用方式將浮報的校地變更 為建地。
技職司第二科科長黃子騰表示,如果私校 董事們都能秉持校地校用原則,依法申請建校 所需面積,那麼一切都不會有問題!由此看來 ,或許是法令上確實有漏洞可鑽。然而,教部 與地方官員對校地是否浮報及事後變更使用的 審核上,顯然太方便於私校董事,這一點官員 們似乎難辭其咎!
四月二日,教育部次長范巽綠直指,不少 教部官員與私校董事間根本是共利集團!四月 六日,負責偵辦景文案的檢調專案小組證實, 除了有些高層官員疑似以半買半送方式取得「大學詩鄉」的別墅外,一些中階及基層的教育 部官員涉嫌多次接受張萬利招待出國旅遊,住 的是五星級大飯店,乘坐的是頭等艙機位。
私校補助款淪為招待教育部官員的公關費
去年下半年,台中一家酒店曾傳出一個笑 話:台中某私立商專女學生在酒店坐檯,由於 景氣蕭條酒店生意普遍不佳。然而,這位女學 生的生意卻特別好,原因無他,該校董事、校 長及教務長,每每遇到有教育部官員來校視察 ,即安排至該酒店並由該名坐檯學生﹁全套﹂ 服務!酒店的經理還直慶幸道,景氣雖不好, 幸好辦學校的不受影響,要不然可能真的要去 喝西北風了!而更可笑的是,至今該校董事及 高層還不知道陪他們坐檯的紅牌小姐是該校學 生呢!
事實上,不少私校董事們的公關手法確實 一流,主要是因為敢「砸錢」,將教育部及地 方官員安撫得服服貼貼。全國教師會曾指出, 某私立技術學院一年的公關費即高達一億元, 看來不假!
立委陳景峻表示,別以為這些一年動輒數 千萬元的公關費,真的是由董事們親自掏腰包 !實際上,羊毛出在羊身上。
據了解,教育部每年對私校的補助款達二 百至三百億元,平均每家私校一年至少可領到 五千萬元到一億元補助款。而這些補助款往往 成為私校董事們用來招待教育部官員的公關費 !其中,某私立大學董事長的老婆、同時也是 立法委員,甚至將教育部的補助款直接用來關 說立委同仁,而這都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
私校董事與教部官員、民代及地方官員如 此密切共利的關係,除了建立在土地變更的龐 大利益之上,也建立在分食誘人的校產之上! 私校校產最引人垂涎的,無非是位在都市精華 區的校地及向學生收取高昂學費所累積的現金 。根據私校管理法令,私校是公益性質的財團 法人,其資產不得分配予任何個人、包括董事 ,只能用做該校建校發展所需。
雖然法令講得如此冠冕堂皇,但是神通廣 大的董事們戲法可是人人會變!
財團覬覦黃金校地 北醫校友集資護產
過去,台北醫學院位在信義計畫區旁的校 地,隨著信義計畫區土地狂飆而跟著水漲船高 ,一度被估計值二、三百億元。龐大利益在八十一年間,引發眾人覬覦。一位北醫校友、目 前是開業醫生表示,當時不少財團有意結合教 育部及立委聯手入主北醫董事會,目的無他, 就為了信義區校地。
當時財團們計畫入主董事會之後,立即以 校地不足為由向教部辦理遷校,並將原校地申 請變更用途以取得一般建地執照,再以低價轉 賣給財團,做為開發住商大樓之用。當時北醫 校友們不願意見到母校為財團掏空,遂由校友 會發起入主董事會的活動。由於不少名醫校友 財力雄厚,共同集資了六十億元與財團周旋到 底,當時一席董事席次一度喊價超過五億元。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情況下,最後才由教 部出面接管,避免了一場校產掏空案。
同樣的例子,目前位在台中的某私立醫學 院,也面臨類似掏空手法。
該醫學院位於台中市精華區校地估計值五 十億元,目前以改制大學、原校地不足為由, 計畫辦理遷校。
其中,疑似掏空手法為,該校在彰化以十 四億元買下經鑑價僅值十億元的預定校地,疑 涉及﹁低價地高買﹂情事;至於原精華區校地 ,在創辦人、黨國大老於去年去世後,已傳聞 有財團有意結合董事會,在遷校後,向教部申 請變更用途,並在取得一般建地許可後,以低 價賣給財團,打算大玩高價低賣手法;如果屬 實,在這一買一賣間,該校的資產恐將被掏空 。
此外,私校豐厚的學雜費收入(以景文為 例,一年學雜費進帳十二到十五億元),經長 期累積盈餘由數億到數十億元不等,也是各方 勢力積極入主私校董事會的原因。
由於董事們擁有學校經營大權,從土地變 更、買賣到資金運用,如果董事們真的有心為 學校發展,妥善運用校產理財,如美國哈佛、 耶魯等名校前幾年拜美國股市多頭之賜,在董 事會投資得當下,校務基金規模一度高達一百 三十億及六十六億美元,成為學校建設發展有 利的後盾。
相反地,如果董事們心存不良,透過土地 買賣及股票交易,以高買低賣方式來回洗錢, 很快地,學校就成為一間空殼子。不僅沒錢建 設發展,很可能還負了一身債,要政府接管 (景文就是最壞的榜樣)!那麼,春風化雨、作 育英才的百年大業根本上是一個欺世盜名的買 賣!
http://cgi.educities.edu.tw/cgi-bin/cgiwrap/jasonshome/cgi-bin/webbs/webbs.pl?bd=life-news&log=10&thpage=1
====================================================================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事業向來 被視為百年大業,辦校興學,更被譽為是春風 化雨、作育英才的公益行為!豈料,今日的台 灣,在一片裁員關廠不景氣聲中,辦教育竟被 認為是有暴利可圖的大買賣!
三月三十日,神聖國會殿堂內,「大哥級 」立法委員羅福助對立委同仁李慶安狠狠的一 拳,不僅將景文技術學院掏空案情推向高峰, 長期以來私立院校違法弊端也一一浮上檯面。
「二席五千萬元、……「阿沙力」一席五 千萬元!,私校董事席次竟然可以公開喊價 買賣的消息首度曝光,震驚全台!向來由社會 名望人士及兩袖清風的學者組成,屬於公益性 質的私校董事會,在今日,包括民代、高官、 地方金主甚至黑道大哥竟爭相花大錢入主。
為了龐大誘人的土地利益私校董事們向下 沉淪!
私校董事不是無給職嗎?一位桃園地區私校董事直言:「誰說私校董事是無給職?無給職只是做個樣子給外人看,以示清高罷了!」台北士林區一所改制後的私立大學董事,別的 不說,一年光是分紅即達數百萬元,而且分二 次發放。時間大約在過完寒、暑假、學校開學 的第一個月內,當學生學雜費繳齊後,以直接 轉帳方式進入董事私人戶頭。
乍聽之下,不禁令人目瞪口呆!哇!不是 春風化雨嗎?原來私校董事這麼「好康」(台 語)。事實上,這點兒分紅根本算不了什麼, 與一席動輒五千萬元、一億元的董事席次相較 ,這幾百萬元的小錢,只是用來打發一些充人 頭不管事的董事,嘗點甜頭封封口罷了!
真正「大條」的(利益)還在後頭。
立院教育委員會立委陳景峻表示,民國七 十五年以前,當時多數私校的辦學者,確實是 本著作育英才出於一片公益熱心。不少私校的 創辦人更是出錢、捐地,不計毀譽全心投入。 但是很可惜的,歷經七十七、七十八年全台土 地價格狂飆,這龐大誘人的土地利益,讓這些 私校董事們忘了百年大業,為追逐個人名利而 向下沉淪!
即便土地神話破滅的今日,眾所周知,都 會郊區不值錢的農、林或山坡地,一旦變更地 目取得住商建築許可,點石依然可以成金!一 般的地目變更,須先經鄉、鎮、縣、市地方政 府,就整體都市計畫通盤考量後,還必須再經 中央主管機關內政部審核同意,手續繁雜、耗 時費事,幾乎是可遇不可求。但是,這些農、 林、山坡地若是打著學校名義,以擴充校地、 遷校或改制所需為由,向教育部申請變更,經 會勘同意,地方政府就會無異議、以專案方式 ,配合變更地目,並發予建照。
原本,教育部是為了獎勵民間興學,方便 私校取得廉價校地而開此方便之門,卻沒想到 這扇門竟成了私校董事、教部官員與地方官員 ,共謀土地不法利益的萬惡大門。
八十七年,景文工商專校以申請改制技術 學院為由,向教育部職教司提出新店安坑段山 坡地變更為文教用地。該校地實際使用所需面 積十公頃,景文董事長張萬利家族卻疑似以挾 帶闖關方式,一舉提報二十一公頃山坡地。
申請校地挾帶闖關校地再變建地,削翻了 !
其中,不知是教部或台北縣政府,有意或 無意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竟悉數同意變更為 校地。其後,張萬利再﹁依法﹂縮小建校面積 ,將多餘的十一公頃文教地向教部申請改為其 他用途,並經縣政府同意變更為一般建地,即 目前喧騰一時的﹁大學詩鄉﹂用地。
一來一往間,原本一坪只值一千三百元的 山坡地,現在成為一坪超過十萬元的高級別墅 用地,增值近百倍,前後價差超過三十億元 (指大學詩鄉十一公頃的土地部分)!
疑似案例不少,八十七年五月,位於台北 縣八里鄉聖心女中的近九千坪運動場,亦經地 目變更移轉後,由老爺酒店、互助營造集團推 出二百七十戶高級住宅大樓。而聖心的活動中 心預定地,更被互助集團興建成私人俱樂部, 對外招收會員公開營業。隨後,該俱樂部雖經 縣政府發函停業,但據了解,至今俱樂部依然 完好如初,甚至經常成為地方官員的招待所。
教育部技職司長陳德華表示,依法定程序 ,教部有權核准農、林、山坡地變更為學校用 地,但校地只能興建校舍不能買賣。不過,依 法學校確實可以因為遷校或縮小建校面積,向 教部申請將原校地改為其他用途。若再經地方 政府核可,即可取得一般建地使用執照,成為 買賣的標的!
因此,包括景文在內,許多私校在申請農 、林、山坡地變更為校地過程中,每每將建校 所需土地面積誇大浮報,待全數通過成為文教 用地後,再依變更使用方式將浮報的校地變更 為建地。
技職司第二科科長黃子騰表示,如果私校 董事們都能秉持校地校用原則,依法申請建校 所需面積,那麼一切都不會有問題!由此看來 ,或許是法令上確實有漏洞可鑽。然而,教部 與地方官員對校地是否浮報及事後變更使用的 審核上,顯然太方便於私校董事,這一點官員 們似乎難辭其咎!
四月二日,教育部次長范巽綠直指,不少 教部官員與私校董事間根本是共利集團!四月 六日,負責偵辦景文案的檢調專案小組證實, 除了有些高層官員疑似以半買半送方式取得「大學詩鄉」的別墅外,一些中階及基層的教育 部官員涉嫌多次接受張萬利招待出國旅遊,住 的是五星級大飯店,乘坐的是頭等艙機位。
私校補助款淪為招待教育部官員的公關費
去年下半年,台中一家酒店曾傳出一個笑 話:台中某私立商專女學生在酒店坐檯,由於 景氣蕭條酒店生意普遍不佳。然而,這位女學 生的生意卻特別好,原因無他,該校董事、校 長及教務長,每每遇到有教育部官員來校視察 ,即安排至該酒店並由該名坐檯學生﹁全套﹂ 服務!酒店的經理還直慶幸道,景氣雖不好, 幸好辦學校的不受影響,要不然可能真的要去 喝西北風了!而更可笑的是,至今該校董事及 高層還不知道陪他們坐檯的紅牌小姐是該校學 生呢!
事實上,不少私校董事們的公關手法確實 一流,主要是因為敢「砸錢」,將教育部及地 方官員安撫得服服貼貼。全國教師會曾指出, 某私立技術學院一年的公關費即高達一億元, 看來不假!
立委陳景峻表示,別以為這些一年動輒數 千萬元的公關費,真的是由董事們親自掏腰包 !實際上,羊毛出在羊身上。
據了解,教育部每年對私校的補助款達二 百至三百億元,平均每家私校一年至少可領到 五千萬元到一億元補助款。而這些補助款往往 成為私校董事們用來招待教育部官員的公關費 !其中,某私立大學董事長的老婆、同時也是 立法委員,甚至將教育部的補助款直接用來關 說立委同仁,而這都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
私校董事與教部官員、民代及地方官員如 此密切共利的關係,除了建立在土地變更的龐 大利益之上,也建立在分食誘人的校產之上! 私校校產最引人垂涎的,無非是位在都市精華 區的校地及向學生收取高昂學費所累積的現金 。根據私校管理法令,私校是公益性質的財團 法人,其資產不得分配予任何個人、包括董事 ,只能用做該校建校發展所需。
雖然法令講得如此冠冕堂皇,但是神通廣 大的董事們戲法可是人人會變!
財團覬覦黃金校地 北醫校友集資護產
過去,台北醫學院位在信義計畫區旁的校 地,隨著信義計畫區土地狂飆而跟著水漲船高 ,一度被估計值二、三百億元。龐大利益在八十一年間,引發眾人覬覦。一位北醫校友、目 前是開業醫生表示,當時不少財團有意結合教 育部及立委聯手入主北醫董事會,目的無他, 就為了信義區校地。
當時財團們計畫入主董事會之後,立即以 校地不足為由向教部辦理遷校,並將原校地申 請變更用途以取得一般建地執照,再以低價轉 賣給財團,做為開發住商大樓之用。當時北醫 校友們不願意見到母校為財團掏空,遂由校友 會發起入主董事會的活動。由於不少名醫校友 財力雄厚,共同集資了六十億元與財團周旋到 底,當時一席董事席次一度喊價超過五億元。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情況下,最後才由教 部出面接管,避免了一場校產掏空案。
同樣的例子,目前位在台中的某私立醫學 院,也面臨類似掏空手法。
該醫學院位於台中市精華區校地估計值五 十億元,目前以改制大學、原校地不足為由, 計畫辦理遷校。
其中,疑似掏空手法為,該校在彰化以十 四億元買下經鑑價僅值十億元的預定校地,疑 涉及﹁低價地高買﹂情事;至於原精華區校地 ,在創辦人、黨國大老於去年去世後,已傳聞 有財團有意結合董事會,在遷校後,向教部申 請變更用途,並在取得一般建地許可後,以低 價賣給財團,打算大玩高價低賣手法;如果屬 實,在這一買一賣間,該校的資產恐將被掏空 。
此外,私校豐厚的學雜費收入(以景文為 例,一年學雜費進帳十二到十五億元),經長 期累積盈餘由數億到數十億元不等,也是各方 勢力積極入主私校董事會的原因。
由於董事們擁有學校經營大權,從土地變 更、買賣到資金運用,如果董事們真的有心為 學校發展,妥善運用校產理財,如美國哈佛、 耶魯等名校前幾年拜美國股市多頭之賜,在董 事會投資得當下,校務基金規模一度高達一百 三十億及六十六億美元,成為學校建設發展有 利的後盾。
相反地,如果董事們心存不良,透過土地 買賣及股票交易,以高買低賣方式來回洗錢, 很快地,學校就成為一間空殼子。不僅沒錢建 設發展,很可能還負了一身債,要政府接管 (景文就是最壞的榜樣)!那麼,春風化雨、作 育英才的百年大業根本上是一個欺世盜名的買 賣!
http://cgi.educities.edu.tw/cgi-bin/cgiwrap/jasonshome/cgi-bin/webbs/webbs.pl?bd=life-news&log=10&thpage=1
====================================================================